不要在有情緒的時候做決定,在情緒還在發生時,很容易做出衝動、甚至是錯誤的決定,人有80%是主觀意識,而主觀意識有可能是來自於自己的習慣與偏見。

 

想像一下,用早餐時你與伴侶爭吵,而坐大眾運輸通勤的你還在氣頭上,此時剛好車廂人很多,或是前面的人站的手扶梯位置擋到你,就更容易跟人起衝突或是可能會做出衝動冒險的決定。

 

感覺可能在過了情緒被激發的那一刻之後,還持續很長的時間,而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影響後續的行為,這種現象被稱為「偶然性情緒偏見」(the incidental mood bias)。當回想起過去的快樂時光,很可能會基於樂觀與自信而做出決策,但如果想起負面的事,會感到懷疑與悲觀,那麼就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決定事情。

 

我們一整天都在不斷地做決策,而且大部分是一些很小的決定。我們沒有辦法仔細研究每一件事,因此要依靠大腦做出快速的判斷。

 

但是大腦所判斷決策的都正確嗎?

 

成長的過程中,或多或少 我們都承擔過魯莽草率決定後果,也因如此,藉由對於迎面而來的事情,先用不予置評與忍耐,讓自己有緩衝時間,再做決策,也許事情會不一樣,在這與大家分享,版主所遇到的實例與感觸。

 

在老人機構內,奶奶坐在交誼廳固定的位置,有位爺爺剛好帶了2位朋友來訪並要簽約談事情,於是爺爺想拉椅子在電視機前談,奶奶建議他們可以去後方位置較大的長桌談,誤會就此開始。

 

當版主接到電話需到現場介入時,已經是現場主管處理過,但現場還是持續大吵……一到現場 爺爺、奶奶、現場管理主管,三個人情緒都不好,各持己見。

 

經一一詢問後,了解如下:(1)現場主管表示是奶奶霸佔交誼廳電視前沙發位,不讓別人坐。(2)奶奶表示自己好心建議別人後面位置比較大又多,他們要談文件,有長桌子更適合,沒想到對方要趕她走,還想打她,真的是好心被人雷、沒天良。(3)爺爺表示那個奶奶就是要趕人走,堅持不讓位,沒什麼好說的。

 

聆聽完在場的各自的主述後,與更高層主管說明,其實這件事情兩位長輩都沒有錯,因為交誼廳是共有空間,奶奶重聽脾氣不好、爺爺本身也是脾氣不佳,聽到關鍵字或是動作,就以為別人要趕走自己(其實兩位長輩長相都蠻兇的XDDDD),於是高層主管也同意版主建議的以下處置,陳清彼此的誤會,兩位案主都沒有要趕對方走的意思,只是當時情況下各自誤會與執著,奶奶是我的個案,所以將與女兒溝通,再請女兒與奶奶陳清與溝通(因奶奶生氣時也只聽得進女兒的話),爺爺是現場主管的個案,也請主管自行與爺爺說明陳清。

 

倘若選擇像現場主管一樣,先判斷誰對誰錯,結果非但沒有解決問題,反而讓兩位長輩彼此誤會外,甚至是還與長輩吵架,就連現場主管當下自己的情緒也有些失控,真是得不償失。

 

在溝通完後,隔日早上奶奶開心的主動找我說,她和那位爺爺和好了,而且是她自己說的喔~~~~聽完後真心為奶奶開心,也同時非常感謝奶奶的女兒願意與奶奶陳清與溝通,很高興這兩位老人家可以看見彼此誤會,進而和平共處J

 

也因此事,很慶幸自己先用了不予置評,讓自己有緩衝,而不是直接加入戰局一起吵XDDDD

 

智者包容 愚者論斷│20200531 天界之舟 天雲老師 只談真理 佛學問答 用聽的讀書會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修行的意義
    全站熱搜

    Genu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